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使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1)依据材料一、二,请分别举出一位汉朝、唐朝和明朝时期各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2)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其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3)对比上述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中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上面这段材料出自于什么时候谁人之口?(1分)
(2)结合材料分析困扰“中国改革开放中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原因是什么?
(3)归纳材料中判断“资”还是姓“社”的标准是什么?(3分)
(4)上述讲话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积极深远的影响?(1分)
(5)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怎样评价邓小平?(1分)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3)哪次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如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判断。(5分)
图A 1842年图B 1971年图C 2001年
(1)图A是《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2)图B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开怀大笑是因为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3)图C是我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足迹。()
(5)三幅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也明白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1951年赴北京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
(2)烈火焚烧不动身的志愿军战士——
(3)1972年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
(4)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在外交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伟大决策————
(3)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构想————
(4)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能够成立的基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