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cm)、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 B.投影仪 | C.放大镜 | D.潜望镜 |
右下图中甲图所示是我国运载火箭上的“箭载摄像机”,乙图是该摄像机拍得的火箭上升时的一幅照片。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感光元件上,若拍摄该照片时镜头的焦距为f,镜头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火箭发射前镜头的温度为t,那么()
A.为了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v满足的条件是v<f |
B.为了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v满足的条件是v>2f |
C.镜头吸收热量Q后的温度为![]() |
D.镜头吸收热量Q后的温度为![]() |
下列说法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甲图: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出了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
B.乙图:牛顿受小球从斜面滚下的实验及其他研究启发得出了惯性定律 |
C.丙图:阿基米德原理揭示了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D.丁图:太阳光的色散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 |
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敞篷车上,小明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明和地面上的小东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分别是下图中的()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①和④ | D.③和② |
如下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
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
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
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在浙大诞生,如图所示,实验室昵称它为“碳海绵”。检测结果显示“碳海绵”还有超强的储电能力;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放在温度-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有很多空隙,可以填充保温材料等物质;它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毫克/立方厘米(不包括该物质空隙间的气体);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将来的某一天,手机电池带电时间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
B.若海上发生漏油事件,则可以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迅速吸油 |
C.若用此材料做成宇航服能抵抗月球晚上零下一百多度的低温 |
D.相同体积“碳海绵”的质量远小于密度为0.09千克/米3的氢气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