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第5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8所示,则表格中①处的数据应为 。
(2)分析对比第1、2和3三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一: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 。
(3)分析对比第 三次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4)综合结论一和结论二,得出探究结论: .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5)小明联想到质量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由此推想:物体排开液体的 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6)小燕又联想到物体的 与 成正比,深入分析处理数据后,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小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物块、烧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虹提出如下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猜想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 :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小虹确定了测量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的重力 ,接着将物体浸入液体中静止时,读出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 ,可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其测量原理利用了 。
A. |
与 是一对平衡力 |
B. |
与 是相互作用力 |
C. |
与 是相互作用力 |
D. |
、 和 是一组平衡力 |
(2)小虹的操作步骤及测量数据如图所示。
由测量数据可得: 步骤中圆柱体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 。
(3)分析图中 步骤与 步骤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填出步骤的序号)
(4)进一步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利用如图的测量数据,还可以计算出其它一些物理量(水的密度已知)。下列物理量中不能计算出的是 。
A. |
物块的体积 |
B. |
物块的密度 |
C. |
盐水的体积 |
D. |
盐水的密度 |
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实验中:
(1)小罗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她选用的电源电压是 。关于小灯泡规格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没有限制,可以任意选取 |
B. |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必须为 |
C. |
小灯泡的规格应该不同 |
D. |
必须保证小灯泡的额定电流相同 |
(2)小罗同学将电流表接在 处,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她的电流表量程选择正确吗?答: 。
(3)在得出实验结论时,我们将图甲中 、 处的电流称为支路中的电流, 处的电流称为 电流。
同学们在学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后,自制了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不挂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零刻度线:挂 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 ;将这段距离等分为20格,每格表示 。用此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发现测量值不准确。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探究了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外力的关系。他们利用规格为 的螺母若干、刻度尺、橡皮筋、白板等进行了实验探究。不挂重物时,使橡皮筋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挂不同重物时,橡皮筋下端对应不同的刻度值,作出标记,如图所示。
(1)螺母挂在橡皮筋下静止时,受到橡皮筋的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它受到的重力。
(2)同学们在橡皮筋下依次挂上个数不等的螺母,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螺母个数 个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螺母总重 |
0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0.35 |
0.40 |
0.45 |
0.50 |
0.55 |
刻度尺读数 |
0 |
5.0 |
11.0 |
20.0 |
30.0 |
45.0 |
60.0 |
75.0 |
90.0 |
110.0 |
133.0 |
158.0 |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 。
②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每增加1个螺母时,刻度尺读数的变化量总体上是不同的,但中间有部分读数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 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挂另一重物,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 处,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 确定此物体的重。
(3)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用此橡皮筋重新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橡皮筋上端和刻度尺的位置保持不变。若使测力计的量程最大,零刻度线应标在刻度尺的 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 。
(4)同学们更换不同的橡皮筋进行探究,发现其它橡皮筋的特点均与此相似,他们由此总结出,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 ,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小明设计了如图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 且保持不变, 为定值电阻。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处于 处。
(2)闭合开关 ,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 ,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移动滑片 的过程中,两表示数均无变化。已知导线、仪表均完好,且接触良好,则故障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 ,小明改变电阻 两端的电压,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电压表示数 |
1.0 |
1.5 |
2.0 |
2.5 |
电流表示数 |
0.10 |
0.15 |
0.20 |
0.25 |
①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中用描点法画出导体中的电流 与导体两端电压 的关系图象。
②分析数据可得:当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4)在此实验中改变电阻 两端的电压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
(5)此实验中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的目的与下面的 (选填" "或" "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为方便测量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 位置平衡。
(2)如图1,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端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 (选填"保持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
(3)如图2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 点正上方的 点,力臂是线段 (选填" "" "或" " ,此时杠杆 (选填"仍能"或"不能" 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