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表“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回答问题。

人口阶段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第一阶段(1785—1790)
3.8
3.2
0.6
第二阶段(1825—1830)
3.8
2.4
1.4
第三阶段(1910—1915)
2.9
1.7
1.2
第四阶段(1970—1976)
1.3
1.0
0.3

 
(1)第一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其特征是                          
                                                                     。  
(2)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相比,同为人口低自然增长率,其本质区别是                 
                                                                    。  
(3)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规律是              ,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是从死亡率           开始的,可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科目 地理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地球光照图”和“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判断的依据是
(2)如果M点经度是0°,则此时北京时间是时,N点日落时间是时。
(3)此日,连云港昼夜长短状况是,右图中四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阅读江苏省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代表的城市为,该城市的服务范围比B城市(填“大”或“小”)。
(2)江苏省1989年至2013年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为,该时段江苏省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为
(3)高科技产业在地区比重最大,其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为。随着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这对转入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问题。

(1)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首要因素是
(2)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等方面。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填“上升”或“下沉”),出现天气。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此时长春刮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