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共八大提出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 |
| B.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 C.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坍塌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
|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
|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
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下列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
| B.从“左”的冒进到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
|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 )
|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 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
| 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
| D.“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执行 |
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的出版时期为( )
| 二、无产阶级的新教材的编写,是一桩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我们正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殷切地期望各地革命委员会广泛征集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提出意见和批评。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
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1962年 |
33.3 |
30.3 |
36.4 |
A.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B.“大跃进”运动提高了农业和轻工业产值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二五”计划后期我国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