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两会上,大国关系方面仍看点频频。中美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方面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中俄在投资、能源、高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有可能取得新突破,中欧在落实《2020战略规划》、实现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方面将会有新举措。鉴于安倍日前的“拜鬼”行径,中日关系料难“破冰”。 友好合作仍是今年中国周边外交的主基调。中国将在2014年主打经济外交,谋求与东盟关系的“钻石十年”,积极经营与南亚、中亚等关系,打造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加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外交主张的正确性。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的英明决策。
注释:所谓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一览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和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视为现代海洋经济的范畴”。联合国在2001年曾预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我国应如何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原因
材料一 2012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的科学家颁奖。透过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可以看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追求,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战略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写着人们今天的生活,描绘着明天更加美好的蓝图。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为53.5%,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等要素,涌现出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代表的一批世界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但农业科技的科研投入与贡献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某校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采访。
问:您对今后农业生产有何期盼?
农民甲: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我们文化水平不高,资金短缺,市场风险又大,常常种什么亏什么,希望多些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和帮助我们致富。
农民乙:感谢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但农资价格上涨快,加上假种子和假化肥的坑害,粮食种植收益不高,希望政府能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我们的收入。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就其中一位农民的期盼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如“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并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蛟龙”号深度探海、“超级稻”产量突破900公斤等。这些都是我国科技人员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的结果。
(3)结合材料一、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8分)
(4)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所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B市“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高速增长的背后,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该市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摒弃粗放发展及重量轻质的发展理念,把未来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并下决心收缩楼市、车市等曾经的经济增长支柱,转而重视人才、科技,发展高端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使全市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提高,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呈现出就业稳、能耗降、排放减、劳动生产率高的发展特点。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不能动摇。”
材料二: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0年政府要从八个方面重点抓好工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是什么?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2)简要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3)要抓好材料三中政府的八项工作,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哪些职能。
材料一:如下图。
2006-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凭借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材料二: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个重大政策导向之一。对于如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反映出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2)请简要分析“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