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 B.中国政府关于世博会信息不通 |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
|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 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
| 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
| 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
| 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
|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话表明雅典
| A.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
| B.男性公民普遍积极参政 |
| C.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
| D.所有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制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
|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 D.政治文明完全被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
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这组图片表明
|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
|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
| C.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 D.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