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
结合价值观的知识,说明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人生价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的象征。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时代风貌和精神,象征通过火炬接力把北京奥运会吉祥美好的祝福传遍全中国,带给全世界。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火凤凰”的诞生所蕴涵的道理。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国家提倡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然而在创业中出现“100人创业,95人死掉或受伤,只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是大学生创业的真实写照。正是由于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广受争议。对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的进取精神令人钦佩,即使失败,这段经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要做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准备。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忽略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好高鹜远,眼高手低,或者一味地抛弃过去人们创业中的经验,盲目求新、求异,或者一味地信赖于人们过去的经验走不出传统的圈子,因而出现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从“做一名新时代的劳动者”角度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克服“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12分)
(2)从“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改变“当代大学生创业不创新,创业难成功”的局面。(8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下表示近年来我国消费、投资、出口在GDP中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按可比价格计算)



最终消费支出
投资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贡献率
拉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动
(百分点)
2004
38.7
3.9
55.3
5.6
6.0
0.6
2005
38.2
4.0
37.7
3.9
24.1
2.5
2006
39.2
4.3
41.3
4.6
19.5
2.2
2 007
39.7
4.5
38.8
4.4
21.5
2.5
2009
53.4
3.8
87.6
6.2
-41
2.9

注:1.贡献率指三个需求增量与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2.拉动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三大需求贡献率的乘积。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表中2009年的各项指标较前几年有比较大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2)“扩内需,调结构”是我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题。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再刺激居民消费问题上该如何作为?
(3)《瞭望》曾发表文章提出;在和平年代,爱国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爱国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当前。在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之时.积极消费就是爱国.
你是否赞同“消费就是爱国”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1)第③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有何变化?
材料二: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一致认为: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
(2)运用《生活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人类应怎样正确处理与气候的关系?
材料三:中国总理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她指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行、行必果,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越这个目标而努力。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道理,简要评述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4)中国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
湘潭市是一个传统工业基地,你认为湘潭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为国家的减排目标作出贡献?

(12分)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红歌进校园”歌咏活动在各地学校开展。通过这次活动的广泛开展,在青少年中掀起了“爱红歌、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喝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昂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红歌进校园”活动的意义。(6分)
(2)运用《生活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