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开展了以“推进城镇化、实现中国梦低碳经济将参评文化企业的政策顾问,请结合材料一、、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论坛中的一些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材料一:城镇化——决策如何定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国土资源部全程参与了《规划》的研究和编制,重点在城镇建设用地现状分析和规模控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支撑,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将调查结果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更需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材料二:城镇化——城在哪里建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别是让已进城农民落户城镇、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是内涵发展、存量为主、集约高效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材料三:城镇化——人往哪里去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其中2亿外出农民工占到全国城镇人口的23%。推进城镇化建设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但现实中部分城市居民对进城农民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同时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场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三十周年。这部宪法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部宪法对公民监督权的规定
1954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
1975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刁难、阻碍和打击报复。 |
1978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控告。公民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申诉。对这种控告和申诉,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
1982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三十周年。这部宪法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部宪法对公民监督权的规定
1954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
1975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刁难、阻碍和打击报复。 |
1978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控告。公民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申诉。对这种控告和申诉,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
1982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三十周年。这部宪法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四部宪法对公民监督权的规定
1954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
1975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刁难、阻碍和打击报复。 |
1978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控告。公民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申诉。对这种控告和申诉,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
1982年 宪法 |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
1954年宪法的规定与1975年宪法的规定相比,不同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同前三部宪法相比较,1982年宪法的规定更为完善?
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十二五”规划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请分析左栏材料,完成表格。
“十二五“规划集中全国智慧的主要环节 |
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未来5年我国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
① |
随后,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建议》稿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 |
② |
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
③ |
2012年2月6日,北京市政府为民拟办35件重要实事正式对外公布。由于市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高,社会呼声大,因此监测治理PM2.5及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位列所有实事首位。北京市明确提出,将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在年底前建成PM2.5的监测网络,遍布全市16区县的30多个监测子站将全部展开PM2.5的日常监测,并实时公布数据,方便市民。(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北京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已的城市精神。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北京精神”提炼工作。下面是“北京精神”表述语的提炼过程。
阶段一: 专家研讨 |
自2010年5月以来,中科院、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哲学、历史、文学、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本市的7次研讨会,提出了30多种北京精神初步表述语。 |
阶段二: 投票评选 |
2011年9月16日起至9月25日,市民登录网络投票系统和参与报刊选票邮寄达290多万人。结果显示,选择“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达175万多人,占到了近六成。 |
阶段三: 正式发布 |
2011年11月2日,8位北京市民代表在《北京欢迎你》的激昂旋律中,共同推动拉杆式启动台,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 |
结合材料,说明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这些方式有何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