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甲、乙两水平圆盘紧靠在一块,甲圆盘为主动轮,乙靠摩擦随甲转动,接触处无相对滑动。甲圆盘与乙圆盘的半径之比为r甲∶r乙=3∶1,两圆盘和小物体m1、m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m1距O点为2r,m2距O′点为r,当甲缓慢转动起来且转速慢慢增加时( )
A.滑动前m1与m2的角速度之比ω1∶ω2=1∶3 |
B.滑动前m1与m2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1∶a2=1∶3 |
C.随转速慢慢增加,m1先开始滑动 |
D.随转速慢慢增加,m2先开始滑动 |
通过研究发现原子处于基态和各激发态时具有的能量为El=-13.6eV、E2=一3.4eV、E3=一1.51eV、E4=一0.85eV.若氢原子从第 4 能级跃迁到第 3 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照射某种金属,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现有大量氢原子处于n= 5 的激发态,则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各种能量的光子中,可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种类有
A.7 | B.8 | C.9 | D.10 |
如图所示,两束频率不同的光束A和B分别沿半径方向射人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线都是OP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比B光长 |
B.在玻璃中,B光的传播速度比A光的大 |
C.光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的小 |
D.B光的频率比A光的频率高 |
将一挤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乒乓球恢复为球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A.乒乓球中的气体吸收热量,对外界做功、内能增大 |
B.乒乓球中的气体吸收热量,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不变 |
C.乒乓球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压强增大,体积增大 |
D.乒乓球中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减少,压强增大 |
2009年2月11日,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有史以来首次卫星碰撞事件,碰撞点比相对地球静止的国际空间站高434km.则()
A.在碰撞点高度运行的卫星的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的周期大 |
B.在碰撞点高度运行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国际空间站的向心加速度小 |
C.在与空间站相同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一旦加速,将有可能与空间站相撞 |
D.若发射一颗在碰撞点高度处运行的卫星,发射速度至少为11.2km/s |
据报道: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假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若已知该卫星的运行周期、月球的半径、万有引力常量,则可求出()
A.月球的质量 | B.月球的密度 |
C.探测卫星的质量 | D.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