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迹为椭圆,地球由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过程中
A.地球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 | B.地球运动的速度逐渐减小 |
C.地球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 D.地球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
C.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 |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
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d是ac上任意一点,e是bc上任意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从a点以相同方向进入磁场,由于速度大小不同,粒子从ac和bc上不同点离开磁场。不计粒子重力,则从c点离开的粒子在三角形abc磁场区域内经过的弧长和运动时间,与从d点和e点离开的粒子相比较
A.经过的弧长一定大于从d点离开的粒子经过的弧长 |
B.经过的弧长一定小于从e点离开的粒子经过的弧长 |
C.运动时间一定大于从d点离开的粒子的运动时间 |
D.运动时间一定大于从e点离开的粒子的运动时间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压表对应的读数分别为U1、U2、U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后,三个电压表读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ΔU3,则
A.若U1减小则U3一定减小 |
B.U1=U2+U3 |
C.ΔU1=ΔU2+ΔU3 |
D.若U3突然增大,可能是左侧的定值电阻断路 |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右图为“嫦娥一号”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其中B、C分别为两个轨道的远地点。
关于上述变轨过程及“嫦娥一号”在两个轨道上运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B.“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C.“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
D.“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B通过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手通过细绳缓慢地将A向上提升距离L1时,B刚要离开地面,此过程手做功W1、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1;若将A加速向上拉起,A上升的距离为L2时,B刚要离开地面,此过程手做功W2、手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2.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则
A.L1 = L2 = B.L2>
C. P2<P1D.W2>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