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
“1870年以后,在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中,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又发生另一变化,这种新形式的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投资银行家开始成为在经济事业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材料观点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A.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 B.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
C.金融资本主义的兴起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
有人认为:“英国政治体制确立得很早,但是因为没有刚性宪法,而只是一些宪法性的法律文件,所以真正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这部条文并不复杂、也没有面面俱到的美国1787年宪法。”此观点认为,使1787年宪法“最有生命力”的是
A.没有传统束缚且颇具创新能力 |
B.形成了分权制约的控制平衡机制 |
C.内容条文简洁但领域广泛 |
D.确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宪政体制 |
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
A.“一边倒” | B.抗美援朝 |
C.参加日内瓦会议 | D.不结盟政策 |
1958年北戴河会议把农村出现的打破社界、乡界的“大协作”、“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说成是共产主义的,是群众性的行动,加以肯定。并提出建立规模较大的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乡社合一的、集体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组织。这导致了
A.农村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 |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 |
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 D.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建立 |
“仅以一千余人之兵力,在12辆英军坦克和2门重炮的配合下,击溃优势之敌(日军33师团两个联队约七千余人),救出被围数日之英军约七千余人,……救出已被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外国教师和世界各国驻缅甸的新闻记者约500余人。”材料所报道的部队最有可能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 B.中国远征军新38师 |
C.中国人民解放军 | D.中国人民志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