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来,就不可能制定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中国实行根本性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不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性文字来描述?()
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
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
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
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
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该修正案以353: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
下图是19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此时该国()
A.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 | B.帝国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
C.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首相 | D.首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 |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
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