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1917后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评论道:“俄国此次革命之成功,未始不受吾国历次革命之影响。今吾更将依俄国革命成功之影响,以厚我共和政治之势力。”李大钊对二月革命的认识()

A.是正确的,因为中国民主革命影响到了俄国
B.是错误的,因为二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是正确的,因为二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是错误的,因为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梁启超认为:“专制者不独君主国,而民主国亦有非立宪者(有立宪之名,无立宪之实,则等于非立宪)。”梁启超所说的“非立宪者”可以是近代的()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联系密切,关于“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的讨论越来越多。《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认为:“伴随全球市场和生产的全球流水线的形成,全球化的秩序、一种新的规则的逻辑和结构,简单地说,一种新的主权形式正在出现。帝国是一个政治主体,它有效地控制着这些全球交流,它是统治世界的最高权力”。对“帝国”设想理解错误的是

A.帝国就是新的全球的主权形成 B.帝国真正地统治了整个世界
C.没有国界限定帝国的统治权 D.帝国就是以前的帝国主义国家

很多西方学者在研究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关系时,“国际事务中的每一个事件都被放在冷战的框架中,被理解为是增强了或是削弱了这场对峙中某一方的势力。”他们的认识()
①把国家间的冲突置于优先与核心地位②从现实主义角度解释历史事件
③没有体现全球意识的成长④主要关注战争与和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