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
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监测点 |
PM10浓度月平均值(单位:mg/m3) |
高空分辨率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
S1 |
0.062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2 |
0.057 |
47.7 |
11.8 |
9.33 |
5.43 |
25.73 |
4.03 |
S3 |
0.061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4 |
0.074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三: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图。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点,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
(2)该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表示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____,分析其夏季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10分)
(4)今年6月11日上午起,武汉市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下午2时空气中的PM10浓度为0.574 mg/m3,属
严重污染。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工建设,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读我国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题的具体措施。材料中提及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是 。中线调水的起点在 ,该线路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3)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条件是: ;
(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A.秦岭 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 D.祁连山脉
(5)跨流域调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受水区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有(至少两点):(2分)
下图是“某城镇现状与规划图”,请根据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原则,分析比较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规划图与现状图相比,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两处布局有了明显合理的改变,请
指出并说明理由。
一是,(填序号,下同)理由是
二是,理由是。
(2)规划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中仍有两处布局明显不合理,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一是,(填序号,下同)不合理的理由是;
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3)规划图与现状图相比,城市大环境有两处明显变化,请指出并具体说明改变后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
一是
二是
阅读以下图表或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1)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
(2)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材料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3)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A、B两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及其成因。
(2)澳大利亚大陆四面临海,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试解释原因。
(3)甘蔗是澳大利亚除小麦和大麦外的第三大重要农作物。甘蔗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试推断澳大利亚甘蔗种植的分布地区并解释该地区气候的成因。
(4)从图中可以看出,C处降水条件难以满足该地区农牧业发展需要,简述当地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材料二我国西南某区域略图。
(3) 简析图示区域川、滇、黔接壤地带的地质灾害及其特点?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A区域有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水利工程;图示区域四川以南是_______地形区,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试分析其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