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将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前后,即全球化1.0版本,这期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实践也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全球化2.0版本,从1800年左右持续到1950年左右,中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这期间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1950年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3.0版本将这个世界从小号进一步缩小到微型。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材料二: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
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卡斯特罗
材料三:关于全球化的漫画
请回答:
⑴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将1492年看作全球化开端的依据是什么?
⑵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哪些革命能体现“世界近代民主思想”的成功“实践”?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从中号“缩水”为小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试举其中的两项发明说明“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2分)
⑷据材料二和三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谈谈你的认识。(2分)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统治制度。很多帝王为了
维护统治,不断地加强自身权力。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材料二诸侯王死后,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试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始建于什么朝代?材料一表明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所采取的什么政治措施?
(3)材料三中,皇帝接受了谁的什么建议加强思想统治?这一措施使哪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请回答:
(1)图一中说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人物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进行了哪一变法活动?最终促成了什么社会制度的确立?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改革有关?这一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主持变法的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哪里?材料二中的“一从正音”是指要求官员在朝堂上说什么语言?
(3)结合上面的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认为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2分)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8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的有哪几次?结果如何?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团结感悟
(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同唱一支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请回答:
(1)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叫什么?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朝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与他的联系和管理的?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哪一朝?这一时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3)清朝前期为密切和西藏的关系、加强管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