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丙、丁中表示岩浆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冷却凝固 | B.②──外力作用 |
| C.③──重熔再生 | D.④──变质作用 |
读“世界部分地区的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中四洋流主要由盛行风作为形成动力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示大洋环流位于
| A.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 B.太平洋中高纬海区 |
| C.南半球中低纬海区 | D.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
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①对沿岸温带荒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 B.洋流③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 C.顺洋流④航行,可以从东亚到北美 |
| D.a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
海绵城市(下图所示)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 B.内蒙古高原 |
| C.华北平原 | D.青藏高原 |
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
|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
|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
|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
建设城市绿地采用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 A.强化雨水的滞留能力 |
| B.降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
| C.减轻土壤的盐渍化现象 |
| D.加强生物和环境多样化 |
读“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构造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
| B.②地质构造比①先形成 |
| C.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
| 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 |
有关该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夏季水循环更活跃 |
| B.图中湖泊减少了区域水循环总量 |
| C.甲、乙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
| D.图中湖泊对甲地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
下图是某地区河流及其附近等潜水位线图,图示湖泊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年内最大径流量A处大于E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位于湖泊的下游 |
| B.数值关系是d<c<b<a |
| C.EF 河段流向为由南向北 |
| D.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为:潜水补给河水 |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 B.雨水、地下水 |
| 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 D.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 |
从该河的径流量变化来看,关于参与该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内陆水循环 |
| B.大多是内陆水循环、少量是海陆间水循环 |
| C.大多是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 |
| D.只有海陆间水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