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言: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集句成妙。“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妙对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等是古人留下的传统方式。而今,一些地方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绿色。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 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D.保持内涵,改变形式 |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我国对于文化遗产不能仅停留于“开发”,更要“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观点()
| A.否定了文化的经济价值 |
| B.承认了文化多样性是文明进步的动力 |
| C.强调了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
| D.肯定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2013年12月3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落户太原。现场进行了皮影、泥人、剪纸、塑料编织、螺钿漆器、刺绣等工艺的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作为非物遗产大省,山西省目前拥有100多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其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根本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④因为蕴含着民族文化因素,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提起节日,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民族节日()
①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③维系各民族人民团结和睦的物质纽带
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金斯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的最佳途径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