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zé)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ōu):杯子。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
诗歌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6分)
绝句石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毽满路旁.
我比扬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①石愗(mào)
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②轻黄:淡黄。
③飞毬(qiú)杨树籽。联系诗意,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诗词鉴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注】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 |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地白”写中庭月色,使人想起了李白的名句“”沉浸在美的意境中。你能再写一句咏月的诗句吗?
______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颔联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 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C.颈联用“乱花”“浅草”写出了西子湖畔繁花似锦,翠绿如茵的美丽景象。 |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
诗歌第二联中 “几处”“谁家”能换作“处处”“家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