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给漫画拟一个标题,5字以内。
标题: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图(表)文转换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走近‘双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的班级经过商 量,决定前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研学营地中的峨眉山营地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语文老师就地取材,布置了若干研习任务,现在请你来完成。

在研习营地看到了一则“入营须知”,阅读后完成答题。

入营须知

亲爱的同学:

①欢迎莅临研学营地。②在这里,我们将为你的研学之旅添上华彩一页。③因为当前疫情防控的原因,④请把口罩戴上,⑤并在导学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研习大厅......

研学营地管理处

2021年6月

a、词语修改。文段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    一词改为    

b、病句修改。文段中有一个病句,应将     句(填序号)改为    

材料一: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 2167 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 5 吨左右。“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 90 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选编自百度网)

材料二: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迄今,在 44 次探索任务中,只有 20 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

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阶段

时间

方式与任务

第一阶段

1960~1970年

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

第二阶段

1970~1990年

开展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

第三阶段

1990年代至今

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

材料三:2021 年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此致贺电。他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

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编自教育部网站)

(1)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它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B.“天问一号”探测器用屈原的《天问》命名,是因为《天问》表达了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就需要这种精神。

C.“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它们的功能各异,其中“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 90 天的火星巡视探测。

D.火星距离地球很远,因此“天问一号”发射后,经过 9 个多月的飞行,才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

(2)下列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火星探测史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探测任务各有侧重,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

B.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开展火星探测一般分为“飞跃探测、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并举以及着陆巡视探测”三种方式。

C.自人类开展火星探索以来,在 44 次探索任务中约占一半的次数完全或部分地实现了目标,这说明火星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不高。

D.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

(3)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请结合材料,说说“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哪里?

在"传统文化"研习厅,同学们从演播视频上看到,某校正在举行"孝亲文化节"活动,数百名学生对着父母下拜磕头。对此,甲乙两位同学有以下对话:

甲:我认为这样一种被刻意安排的教育方式,多多少少带有表演色彩,总让人觉得有点不真实。

乙:___,___,那么,这就值得点赞。

甲:是的,可尝试的方式有很多,但教育更要与时俱进,比如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等,都可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

乙:关键是要培养我们孝亲敬老的品质,中华民族有一些传统的东西,我觉得可以变,但变到最后还是要回归。

(1)请根据上下文,将同学乙的对话补充完整。

(2)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开展"走近'双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的班级经过商 量,决定前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研学营地中的峨眉山营地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语文老师就地取材,布置了若干研习任务,现在请你来完成。

在研习营地看到了一则"入营须知",阅读后完成答题。

入营须知

亲爱的同学:

①欢迎莅临研学营地。

②在这里,我们将为你的研学之旅添上华彩一页。

③因为当前疫情防控的原因,

④请把口罩戴上,

⑤并在导学老师的带领下进入研习大厅......

研学营地管理处

2021年6月

a、词语修改。文段中有一处用词不当,应将    一词改为    

b、病句修改。文段中有一个病句,应将    句(填序号)改为    

材料一: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 2167 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 5 吨左右。"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 90 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选编自百度网)

材料二: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迄今,在 44 次探索任务中,只有 20 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

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阶段

时间

方式与任务

第一阶段

1960~1970年

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

第二阶段

1970~1990年

开展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

第三阶段

1990年代至今

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

材料三:2021 年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我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此致贺电。他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

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选编自教育部网站)

(1)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它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B."天问一号"探测器用屈原的《天问》命名,是因为《天问》表达了诗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就需要这种精神。

C."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它们的功能各异,其中"环绕器"的主要任务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和为期 90 天的火星巡视探测。

D.火星距离地球很远,因此"天问一号"发射后,经过 9 个多月的飞行,才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

(2)下列对材料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的火星探测史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探测任务各有侧重,经历的时间也不相同。

B.从表中可以看出,人类开展火星探测一般分为"飞跃探测、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并举以及着陆巡视探测"三种方式。

C.自人类开展火星探索以来,在 44 次探索任务中约占一半的次数完全或部分地实现了目标,这说明火星探测难度大、成功率不高。

D.美国成功进行了四次火星探索,创造了人类探火史上四个第一;而中国一次就实现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说明中国火星探测水平远高于美国。

(3)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请结合材料,说说"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哪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