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棵大树将要被伐倒的时候,有经验的伐木工人就会双眼紧盯着树梢,根据树梢的运动情形就能判断大树正在朝着哪个方向倒下,从而避免被倒下的大树砸伤,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木开始倒下时,树梢的角速度较大,易于判断 |
B.树木开始倒下时,树梢的线速度最大,易于判断 |
C.树木开始倒下时,树梢的向心加速度较大,易于判断 |
D.伐木工人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 |
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
思考距离/m |
制动距离/m |
||
正常 |
酒后 |
正常 |
酒后 |
|
15 |
7.5 |
15.0 |
22.5 |
30.0 |
20 |
10.0 |
20.0 |
36.7 |
46.7 |
25 |
12.5 |
25.0 |
54.2 |
x |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
B.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C.若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D.表中x为66.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υ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在前5s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
B.t0时刻,乙落后甲最远 |
C.3s末,乙追上甲 |
D.乙在3s-5s内追上甲 |
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个人用手拿着绳子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释放小球,使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速度差为Δv,如果人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的方法释放小球,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t和速度差Δv将:( )
A.△t不变 | B.△t变小 |
C.Δv变小 | D.Δv变大 |
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合力大小和方向是()
A.2N,水平向右 | B.8N,水平向左 |
C.12N,水平向右 | D.8N,水平向右 |
如左下图所示,轻质弹簧秤通过两只定滑轮,两边各挂一只5N的砝码,不计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为 ()
A.10N | B.5N |
C.0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