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探究科技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
材料一:公元l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而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这些都离不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也不断增多。
(1)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始于“地理大发现”,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哪两国? (2分)
(2)材料一中“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科技条件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指的是古代中国哪一项科技发明?
(3) 依据材料一说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4)材料二所述的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如何来解决?这一解决方式在历史上有过成功的经验吗?请举一例说明。(2分)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科技和全球化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两个国家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图示内容,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的历史?
(2)随着材料一中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署,当时世界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
(3)材料二中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它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4)由于这位同学的对知识点的遗忘,请你将帮助他完成年代尺,材料一中①处1933年美国为解决经济危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项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5)材料二中②处,这个国家为应对上面美国1949年形成的北约而形成了另外一个什么组织?这两个组织的形成,世界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
(6)除了利用年代尺学习历史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历史?
下面是美国福特汽车部分零部件产地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
B.福特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已处十分不利地位 |
C.福特公司在全球采购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 |
D.美国已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潮流 |
历史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间的关系。请各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结构图中“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中的①提到了哪些成果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3)材料二中的②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学习和探究,你认为要实施科技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二: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世界,现在它的统
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三:就广度而言,第二次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但刚刚发明的飞机便被迅速应用于一战战场。
材料四:持续了两周的联合国气侯变化大会于今天早晨闭幕,与会的190多个国家同意将制定一项新条约,要求所有国家削减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请回答:
(1)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它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前提是?4分)
(2)“电力的火花”什么时候取代了“蒸汽大王”? 它得益于哪种原理的发现?(4分)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4)结合材料四请你为节能减排设计一条宣传语 (2分)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革命史》何沁、罗正楷主编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哪些不平等条约?
(3)面对列强的一步步侵略、清朝统治又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者学生,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