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八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羲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之干:求取
B.楚以其少俊,深之礼:礼遇
C.仲郢专杀左迁坐:犯罪
D.为当涂者所薄当涂者:糊涂的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楚其少俊   夫夷
B.李德裕素遇   上有六龙回日高标
C.补太学博士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俱无持操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为当涂者所薄

A.夫晋,何厌之有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文言翻译。(共10分)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2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③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小题。
咏 怀【阮籍】①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一句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阕用“挥鞭”楷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形象,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②元:同“原”。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小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