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
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B表面变黑并逐渐溶解;
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发生氧化反应;
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
根据上述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①中,金属片B发生还原反应
B.在②中,金属片C作正极
C.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则金属片D上有气泡产生
D.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D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晶体 |
B.通过图2装置实现化学反应:Cu +2Fe3+ =Cu2+ + 2Fe2+ |
C.实验室可用硝酸铵和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
D.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可滴加酚酞进行鉴别 |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有氧气放出:ClO—+ H2O2=O2↑+ Cl—+ H2O |
B.碳酸钙溶于稀醋酸溶液:CaCO3+ 2H+= Ca2+ + CO2↑+ H2O |
C.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 + 4H+ +NO3—= Ag+ + NO↑+2H2O |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 ![]() |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X |
Y |
|||
Z |
W |
Q |
A.工业上获得Y、Q单质的方法通常是用电解法
B.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r(Y)< r(Q)< r(W)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可溶于水,也能溶于强碱溶液
D.X的气态氢化物浓溶液可用于检验管道氯气的泄漏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Fe3+、SO42—、I— |
B.滴入甲基橙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H4+、Al3+、HSO3—、NO3— |
C.1.0 mol·L-1的KNO3溶液中:NH4+、Fe2+、Cl-、SO42- |
D.能溶解Al2O3的溶液中:Mg2+、Fe3+、AlO2—、HCO3— |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钠属于活泼金属,可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获得金属钠 |
B.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工业铜电路板的刻蚀 |
C.Cl2和SO2都具有漂白性,故可以使NaOH、酚酞混合液褪色 |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此实验室可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取少量HCl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