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翔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F与伸长量△l的关系,由实验绘出F与△l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弹簧劲度系数为 N/m。
②小丽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一木板竖直放在铁架台和弹簧所在平面后。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A.如图丙,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
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称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 及两弹簧称相应的读数。图丁中B弹簧称的读数为N; |
C.小丽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丁所示,请在图戊中作出FA、FB的合力F’; |
D.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如图戊所示,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 |
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 方向(填“水平”或“竖直”);
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 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表:
代表符号 |
L0 |
Lx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数值(cm) |
25.35 |
27.35 |
29.35 |
31.30 |
33.4 |
35.35 |
37.40 |
39.30 |
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 .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长度为 .
③如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 的差值(填“L0或L1”).
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 (选填“小”或“大”)得多.
(2)图乙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为了由v﹣t 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他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求出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其中打计数点3 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小数点后保留2位).
(3)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丙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
(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 .
李雨辰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实验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象,则:
(1)图象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2)用接在50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l、2、3、4…,量得0与 1两点间距离x1=30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一个未知电阻Rx,阻值大约为1.0kΩ~1.2kΩ.为了较为准确的测定其电阻值,实验室中还备有如下器材:
电源E (电动势3V、内阻可忽略)
电压表V (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电流表A1(量程3mA、内阻约为10Ω)
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为1Ω)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
开关S、导线若干
(1)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 .
(2)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且能够测量较多组数据,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3)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连接图.
关于多用表的使用:
(1)(多选题)下述关于用多用表欧姆挡测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过大,应将选择开关S拨至倍率较小的挡位,重新调零后测量 |
B.测量电阻时,如果红、黑表笔分别插在负、正插孔,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
C.测量电路中的某个电阻,不应该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 |
D.测量阻值不同的电阻时,都必须重新调零 |
(2)以下是欧姆表原理的电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3)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和b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挡位,a和b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指针位置 |
选择开关所处档位 |
读数 |
a |
直流电流100mV |
mA |
直流电压2.5V |
V |
|
b |
电阻×100 |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