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 B.秋收起义 |
| C.井冈山会师 | D.红军的长征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
|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于
| A.会宁 | B.吴起镇 |
| C.腊子口 | D.延安 |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
|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
|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
|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