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其所反映的经济形态有何特点?
材料二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
(2)材料二反映出北宋的商业管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管理的什么趋势?

(清明上河图)
材料三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3)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制瓷业发展的显著成就是什么? 该材料也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请从经济形态和政策层面回答,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材料二中国银钱的比价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1840年至1845年和1845年至1850年的数据变化有什么相似和相异之处?
②上述相似和相异之处各反映了什么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英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戊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于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②材料二与材料三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2的主张有何进步性?
③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为此他们采取的手段是否一样?为什么?

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社会背景,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影响。

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发生、活动范围的主要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以近代中国历史的史实分析,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怎样一步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的?这种量变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