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彘(zhì):猪 ②特:只是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曾子之妻                 ②顾为汝杀彘                   
③特与婴儿                 ④今欺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2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古人铸鉴 ,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令微凸,收人面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为秋田之害 (2)为两段
(3)令微凸 (4)收人面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为秋田害乃以瓦而B土中狗蝎 匠师其言
C以钳搏之鉴大平 D虫旧曾有之一犬坐于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根据甲乙文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傍不肯”是怎样消灭子方虫的?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共4分,每题2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的意思。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4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转转不知其一
⑶其果不出血 ⑷可据理以有无哉
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至石半定非我所见 B.如言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不其所以然 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文言文阅读(共8分)
刘氏善举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zhé)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wèi)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dài)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注释:遗(wèi):赠送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则耕于田间() ②竟年如(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
“乡里咸称其善”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4分)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伯牙善琴鼓:_____________
洋洋兮若江河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___________
破琴绝弦乃:_____________
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