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③②①④ |
(2013年福建龙岩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 B.北伐战争 | C.南昌起义 | D.秋收起义 |
(2013年山东济宁卷)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增强和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以及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013年山东滨州卷)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014年江苏盐城卷)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日军大屠杀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2014年四川成都卷)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20世纪)①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山去,到敌人的后方去;②40年代,到辽沈去,到天津去,到长江对岸去;③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④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以下对该网络段子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
段子 |
解读 |
A |
① |
抗战时期,延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 |
B |
② |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
C |
③ |
1953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
D |
④ |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