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 B.驻藏大臣、澎湖巡检司 |
C.宣政院、中书省 |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
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设立“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会稽郡则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扬州刺史对其行使的权力是
A.行政权 | B.监察权 | C.军事权 | D.经济权 |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 B.“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家族为经,家族为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