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无车 绿色出行】(本题共8分)
材料一:2012年9月22日是我国第六个城市“无车日”,一天不开车会减少汽油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二:汽车尾气排放是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会造成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随呼吸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相关链接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2012年3月发布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现公布PM2.5的阻力来自地方,地方制造压力阻止PM2.5公布,是当下政绩考核观、GDP独大的直接表现。
(1)根据上图谈谈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和哪些基本国策?
(2)结合材料二说说,大气中PM2.5浓度超标,会造成哪些直接危害?
(3)根据相关链接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PM2.5?(至少三条,3分)
材料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为了使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宪法原则,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第2条。
材料二:从2013年7月1日开始,苏州重点整治为人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届时,对行人闯红灯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多人同时闯红灯的,将重点处罚“带头大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神圣的宪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
(2)“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是人们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有人觉得这种行为早该受到责罚了。请你用《与法同行》的相关知识,列出认同这种主张的理由。
材料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加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好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我们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三点即可)( 6分)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与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交往?(至少两点)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如今我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的第二位。
材料二:目前,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人均GDP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农村仍然落后,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请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材料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虽然有所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1)材料一中提到的属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分别是什么?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对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3)要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一: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
材料二:养殖专业户张先生针对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可真大。燃有沼气,饮有山泉,病有医保,地有高产,村民讲卫生,处处换新颜……”
(1)材料一中,201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