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报道,Z省拟调整公办高校学费,将于7月中旬举行公办普通高校学费调整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公办普通高校学费调整事关多方利益,听证会应邀请各方代表参加。
(注:此次听证会参加人数共25名)
请设计一个该听证会的人员邀请方案,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理由。(至少列出四方人员)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海洋中所蕴含的丰富资源,人们认识到海洋资源对经济的巨大拉动和支撑作用,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但是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面临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制度不完善,使得资源被过度捕捞而导致部分资源利用不合理,破坏严重;二是受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设施条件、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适宜于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利用的资源,往往只利用了其部分功能,浪费严重;三是投入不足,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仍处于传统产业开发阶段,属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高科技产业形成不成规模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滞缓等。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意义非凡。自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以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掀起了一场持久的生态革命攻坚战;很多政协委员深入工厂、企业调研、提交议案,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不少人大代表更是心系群众、身体力行、为民请命;在街道、社区,村落群众自发参与生态社区,村落创建活动;国务院通过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也结合该省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关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和法规。
(1)根据材料一,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可采取哪些经济手段?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掀起生态革命攻坚战做法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孔子学院”、“汉语热”辐射力日益广泛。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正在被中外交流的实践所证实,也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有关专家指出,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材料二: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与西医药同台竞技中,某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医药不科学、难验证,甚至因此持怀疑、抵制的态度。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中医药,并不等于中医药不科学。几千年来华夏子孙繁衍生息,中医药屡立奇功。近年来,随着西医药局限性凸显,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引起世界瞩目。
材料三: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分析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哲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2013 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要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8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做好 2013 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理解。


材料一:2014年广东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做到按市场规律运行、按优胜劣汰结果予以评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3)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的国家表示怀疑,有的对中国持戒备心理,认为中国搞霸权主义。请拟定两条宣传纲要,以打消这些国家怀疑、戒备心理。要求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每条限14个字以内。

材料一: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它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2014年11月1日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它进一步拓宽了“民告官”的法律渠道,扩大了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行政诉讼制度长期存在的“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2015年3月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材料二: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 “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材料三:“凑够一撮人就走,管它红灯绿灯。”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这折射出人们规则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
(2) 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方面为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