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水量
(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
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IT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IT产业是指信息技术产业)

项目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国内总收增长率
2.2
4.2
3.3
3.5
4.7
4.8
5
其中IT产业的贡献
0.6
0.8
1.0
1.2
1.3
1.3
1.6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IT产业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及趋势。
(5)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

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
(4)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014恰逢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黄埔军校成立、红军长征开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视察深圳特区等。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课外学史活动,收集了一些材料,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指出黄埔军校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任黄埔军校校长是谁?
(2)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
(4)材料四中的雕塑"拓荒牛",体现了深圳特区的一种什么精神?细读邓小平题词,指出特区主要"特"在哪一领域?与深圳同时开放的位于福建省的特区是哪一城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他在书中描述了中国都市的繁华、江南如画的风光、各地物产和风土人情;并向欧洲人介绍了中国的印刷、货币、驿政和造船等情况。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被欧洲人惊叹为“天外奇谈”。可他说,他还没有说出自己见闻的一半。
请回答:
⑴材料中间的“他”指的是谁?是哪国人?
⑵他来到中国时,是什么朝代统治时期?当时中国的都城在哪里
⑶记述他在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这本书叫什么名字?有何影响?
⑷马可·波罗是促进中外交流的杰出代表人物,类似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出两例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