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
参战 舰数 |
装甲 情况 |
总排水量 (吨) |
平均航速 (海里/时) |
鱼雷发射 管数 |
火炮 总数 |
鱼雷 艇数 |
中国 |
12 |
12 |
34466 |
15.34 |
27 |
195 |
2 |
日本 |
12 |
12 |
40840 |
16.33 |
36 |
268 |
0 |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10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你认为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二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2分)?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颁布了什么法令?(2分)
(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和儒生在秦始皇时期遭到了怎样的厄运?
(3)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和改造,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从此以后儒家学说在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地位?
(10分)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张骞出使西域,该事件发生在那个皇帝统治时期?
(2)写出图二所示东西方商路名称。请说说这条商路开通的意义。
(3)美丽的新疆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你能说出其被统辖的标志吗?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你知道材料一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材料一中所列主要变法措施中,除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改革土地制度、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2) 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寡人是指谁?
(3)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南朝《宋书》
材料三:据《金陵记》记载南朝梁都城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二中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三,谈谈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发展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