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耀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太学,有声一时声:声望。 |
B.更数医不效效:见效。 |
C.犹虞其复用虞:担忧。 |
D.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按:根据。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②未尝出一语干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常能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代理殿中侍御史当天,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
C.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
D.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②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④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⑥·天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
⑤徼: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且百岁,底春被裘被:穿着 |
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喻:明白 |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非:不是 |
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矜;自夸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B.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C.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 |
冰,冰为之,而寒于水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和谐安宁的状态之中。 |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矢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既知亡矣既:已经 |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
C.唯君图之图:考虑 |
D.矢其所与与:同盟者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其还也 |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尽失其度若入前为寿 |
C.敢以烦执事 | D.邻之厚,君之薄 |
常以身翼蔽沛公北蛮夷之鄙人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烛之武先示弱,说郑已知要亡。再为秦分析,为进一步打动秦君提供了可能。 |
B.接着烛之武从秦的立场分析了亡郑的坏处和存郑的好处,从利益上动摇秦君。 |
C.拉拢引诱之后,烛之武又从历史出发,指出晋君曾言而无信,挑拨秦晋关系。 |
D.最后烛之武从历史角度分析,指出晋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自己的危险。 |
把下面几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经典阅读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二)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1.26)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子路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孔子对他的态度。你从子路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孔子对子路所言持否定态度?
阅读课外文言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兵:带兵。 |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详细复杂的情况。 |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
下列句子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 专以射为戏④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⑤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节选)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沐浴:蒙受 |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职 |
C.但以刘日薄西山薄:接近 |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希冀:企图 |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 |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和意义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 | B.但以刘日薄西山 |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D.登东皋以舒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