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①裙多忆敞招裘。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别薛华
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第一首诗的前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
(2)两首诗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①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山中与元九书白居易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①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②幢幢(chuáng):晃动的样子;昏暗不明的样子。
(1)两首诗表达出什么共同的情感?
(2)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小题。
临江仙(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这首词写于诗人与朋友在济南团聚赏景三年之后。写出这首词中所有押韵的词。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词以设问句开篇,交代了游览的地点、节令。 |
B.“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引出“人物更风流”。 |
C.下阕“千里”、“三年”分别从时空角度抒写离愁。 |
D.上阕忆游览之景,下阕抒怀念之情,情与景交融。 |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诗。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了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
任选一个角度对划线诗句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