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心 烛
梅 寒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小韦连起码的着装礼仪都不懂。第一次来公司上班,他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
从他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可他似乎傻傻的,半点儿都没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像兔子似的来上班,而且总是来得早走得晚。
作为小韦的主管,我并没有给他多少工作,可他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打水扫地。我不动声色地看他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下一位新人。
小韦每天就这样做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有几次,他实在没什么事情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他:“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不过,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的,公司里有勤杂工。你来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吧。”
小韦尴尬地笑笑,脸飞快地红了。
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天桥广告公司,也算对路。可他的水平,让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单的创意广告,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它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
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看正是小韦,他怔怔地站在我身后,眼睛里满是失望。
“是你做的么?”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明知故问。
“是的,做得不好,请您多指点。”
“嗯,下次吧。”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
小韦轻轻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上班,一份同样的创意广告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次比前次略微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这一次,小韦没在场。
接下来几天,我算领略了这位大男孩的固执。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多少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
这一次,小韦脸上那种惯常的笑容没有了,他的眼圈慢慢红了,却没让那两股越聚越浓的水滴掉下来:“谢谢您的指点。但我也有一点想对您说,不管做得多差,每一次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也相信,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做得好,但您却随便地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筒。这些设计是我成长的经历,我会珍惜它们。”
小韦从背后拿出那些曾经被我丢进垃圾筒的创意广告,我呆住了:一张又一张,被我揉皱了弄污了,不知何时,他又一张张铺平整好,用钉书机钉在一起,有一大摞了。
然后,我看着他高昂着头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以后,小韦没有再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我的桌上,在公司里也沉默了许多。更多的时候,他只紧抿着嘴唇专心做事。果然如我猜的,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殷勤备至,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了。
从来没有想到过,小韦的春天那么快就来了。
公司有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我带着小韦去和对方洽谈。经过努力,双方谈妥。但就在我们要去签约的头一天,对方厂家忽然打电话来说有另外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也许更适合他们。我一听就火了,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驳斥对方不守信用。打电话时,小韦一直立在我的旁边,等我气愤地扔下电话,才小心地问:“真的无法挽回了么?”
“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
“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
我瞟了小韦一眼,拨通了公司老总的电话……
第二天上午上班,小韦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中午快要下班时,只见公司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小韦也一脸喜气地跟进来。
“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韦,为我们公司立下了大功劳。你们可能都想不到,他居然用自己的作品,上门说服了客户,为我们争来了那笔大业务。今天中午,我们要为他庆贺。做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老总兴奋地说。
我不知道,小韦是如何做到那一切的,但他为那家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句广告语是: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写小韦不懂得起码的着装礼仪,第一次上班“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小韦的幼稚表现是一开始就让“我”对他有成见的直接原因。 |
B.小韦刚入职场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可做,只好干些提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杂活,其实这是“我”对小 韦的考验,考验合格后自然会委以重任的。 |
C.“我”三番五次地把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扔进垃圾筒,说明小韦的设计确实还不够完美,也说明 “我”对小韦的成见没有改变,没有真正把小韦的劳动成果放在心上。 |
D.小韦背着主管与客户见面,争来了那笔几乎要失去的业务,为公司立下大功,这充分说明青出于蓝 |
而胜于蓝,小韦的成功是对“我”的有力讽刺。
E.小韦为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形象生动,意蕴深厚,既非常契合蜡烛厂的特点,又是小韦自己心声的
吐露;同时,小说以这句广告语结篇,巧妙地照应了题目,可谓一石三鸟。“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可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流,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那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白石老人画虾
舒乙
齐白石以画虾而闻名;当然,他是大师,几乎什么都画,白菜、桃子、牡丹、山水、人物,样样好,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虾,齐白石不光画得多,而且是他的“发明”,他的“专利”,成了他的“象征”和“符号”。
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为诗人阮章竞办过一次艺术展览,其中有一幅阮氏学齐氏的《虾》。虾画得一般,神来之笔是画上的那段文字。大意是:有一次阮诗人自己去赴宴,吃大虾,无意中数了虾身的节数,是六段,大惊,因为齐白石老人画虾是五段。他不信,又数,还是六段。于是回去查大百科,查海洋生物辞典,都说虾是六段。可齐老人的画明明是以实物为对象的,而且观察细微,远近闻名。怪了。最后,阮诗人的结论是:可见,权威也有错,可千万别迷信啊。
这段文字引出观众许多感慨,有人高声朗读,还有的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总之,大家都读得饶有兴趣。
不过,读了也就过去了,算是一桩艺坛趣事吧。
妈妈去世之后,我们整理她的遗物,在她的画框中发现一张齐白石先生早年的《虾》,不知是不是爸爸生前购买的。看了这虾,我们又大吃一惊。
原来,齐白石先生早年画的虾真是六段,不是后来的五段。
我琢磨,这当中肯定有重要变法。
记得妈妈曾说过,她亲眼看见齐先生的笔洗中养过几只小的活虾。年迈的齐先生对着笔洗默默地看,一看就是老半天。
对一位大师来说,这种凝视,与其说是观察,不如说是思考,是酝酿,是艺术升华的前奏。
齐先生在画虾上确实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虾一下就活了。
齐白石的虾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画纸上的五段,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来最合理,最好看,最美。终于,五段由六段中飞腾了起来。
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我揣摩,齐先生一定试验过,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于是,五段便成了艺术的必然,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升腾为美妙的精神享受——这就是创作。
(人民日报2001年10月)阮章竞吃虾发现是六段,“大惊”;我看见齐白石早年画的虾真是六段,“又大吃一惊”。他们两人的“吃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
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齐白石“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不超过10字)
“六段”变“五段”应在哪一阶段完成?①“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这“艺术原理”是(不超过10字)
②“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这“美学原理”是(不超过10字)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强调齐白石以画虾闻名,虾成了“发明”“专利”“象征”和“符号”,为全文的展开作了有力的铺垫。 |
B.“虾画得一般,神来之笔是画上的那段文字”,“神来之笔”表达了对阮章竞文字的赞美之情,赞扬了他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
C.第三段“引出观众许多感慨”,“高声朗读”“哈哈大笑”“饶有兴趣”表现了人们对阮章竞的欣赏,也表现了作者对人们态度的支持。 |
D.“年迈的齐先生对着笔洗默默地看,一看就是老半天”,表现了艺术大师齐白石师法自然,认真观察的精神。 |
E. “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个排比句高度赞扬了齐白石的艺术创新。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②“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④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⑤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⑥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五号飞船起飞后,杨利伟处于失重状态,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杨利伟才恢复了正常?
在成为“神舟”五号飞行员前,杨利伟的训练包含哪些方面?
第⑤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9时。
②一个将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
③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 )。
④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
⑤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
⑥凌晨4点,记者驱车走进了中国北京航天城。这里是中国载人飞船的飞行指挥控制中心,也是中国载人航天测控的神经中枢。它担负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任务的指挥调度、信息交换、监控显示、分析计算和飞行控制等( )。
⑦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块巨幅液晶屏幕,上面显示着从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的壮观画面:高大的发射塔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上端承载着中国航天的新生代——“神舟”五号飞船。
⑧大屏幕上还清晰地( )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排成五个阵势的数百台终端机上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理论参数。大厅里的各测控站(船)洪亮、清晰的报告声此伏彼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 )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在上文括号内填入一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实行 工作 标示 任务 |
B.实施 任务 标示 工作 |
C.实行 任务 标志 工作 |
D.实施 工作 标志 任务 |
请选出对上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第①自然段“上午9时”前加上“北京时间”四个字,行文显得累赘,不如删掉简洁。 |
B.开头的五个段落多采用短句,显得简洁有力,振奋人心。 |
C.第②~④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第①段提出的时间。 |
D.“神经中枢”一词形象生动地表明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重要地位。 |
请选出对上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开篇强调时间,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标志这一事件的时间将载入史册。 |
B.上文写出了工作人员的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和人们的激动心情。 |
C.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
D.上文形象地描写了火箭发射前的紧张准备过程。 |
分析文中加点词“拥抱”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和发展(节选)
[美]塞缪尔·亨廷顿
几十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尽力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繁荣昌盛,而另一些国家却仍然处于落后与贫穷的困境之中?”至今他们还没有能够找到令人信服的经济学答案。这个问题之所以给我以特殊的冲击,是在几年前当我偶然看到加纳和韩国自1960年以来的经济统计数据。那时这两个国家几乎是同样的经济状况,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主要行业的相对重要程度,如制造业、服务行业、出口的种类和接受外援的数量方面几乎一致。30年后,韩国已经成为一个有着高人均收入和许多跨国公司的工业巨人,成为汽车与电器设备的主要出口国,而加纳却依然是原来的加纳。怎样解释这种不同呢?毫无疑问,可以归结为许多原因,但我确信文化是其中主要的因素。韩国人崇尚节俭、储蓄、投资、苦干、纪律和教育,而加纳人却有不同的价值观。
别的学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哈佛的研究中心就出版了劳瑞·哈里森的一本书,他曾经是国际开发署的官员,在拉美工作了许多年。这本名为《不发达是一种思想状态》的书,阐述了拉美文化是拉美发展的主要障碍。它曾在经济学家们和拉美人民中引起一场抗议、愤怒和谴责的风暴,然而现在他们都逐渐接受了他的观点。文化现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流行议题。
文化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能够在那些已经进行了经济改革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进步中看到。例如,正像你能够清晰看到的,对进步的评价因这些国家文明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显然,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经济改革,但文化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波兰和乌克兰这两个非常相似的国家为例,乌克兰曾是前苏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它现在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波兰,其主要原因在于乌克兰是个文化分裂的社会,东正教占据主导地位,而波兰则是一个西方社会。
文化也会影响到经济组织的形式和不同国家的人际信任程度。弗朗西斯·福山认为,那些人际信任幅度很宽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美国,比那些人际信任仅局限于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之间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中国,更能够发展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这一因素对制约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类似的情况还有,有许多研究依据腐败的程度对世界上的国家作了排序,但这种排列再一次被文化归类所打破。世界上腐败程度最低的国家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或者讲英语的国家。腐败程度最高的是亚洲和非洲。然而这种模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外,这表明了重要的一点。新加坡与丹麦、芬兰、瑞典、加拿大、新西兰一样,是世界上最不腐败的国家之一。而它在亚洲的邻居,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则都是最腐败的。这该如何解释呢?答案当然是政治领导。统治新加坡几十年的李光耀下决心创建一个没有腐败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他做到了。他树立了一个关于文化的有远见卓识的榜样。对此,参议员丹尼尔·帕特里克作了进一步阐述:“保守一点说,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成功,宽泛地说,政治能够改变文化并且拯救文化。”这就是在新加坡发生的事实。
文化也在民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今日世界上超过80%的民主模式是西方的或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当然民主也存在于拥有其他类型文化的社会,日本和印度就是两个显著的例子。我认为,说“一些特定的文化不可能造就民主”是错误的,但说“有—些文化比其他文化更适宜于民主”则是正确的。从一、二两段内容来看,“类似的结论”是怎样的结论?理由何在?请简要回答。
答:本文用事实从哪几个方面考察了“文化与发展”的关系?
答:根据弗朗西斯·福山的观点,推断中国的发展前景,并写出发展的理由。
答:对上文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着眼点是研究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B.文章主要运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阐述观点。 |
C.劳瑞·哈里森最终被经济学家和拉美人民逐渐接受的事实证明,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拉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正确的。 |
D.新加坡的成功得力于前总理李光耀的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为国家如何抑制腐败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榜样。所以它是个特例。 |
E.“有—些文化比其他文化更适宜于民主”是委婉地说,日本和印度两国的文化比东方文化更适宜于产生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