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为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而悍,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而无以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之丧,哀有过而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以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宥,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濡涂以行无愠容被:披着
B.人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焉夺:争夺
D.卒以他事中:中伤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镇“守正为心”的一组是(3分) (   )
①间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               ②议事确直,世不能容
③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     ④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
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⑥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镇有一次独自骑着驴外出,请求具有仁心的人希望能赠给一些食物,路过山涧时洪水突然爆发,幸亏水流冲进大沟中,他才没有遇难。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准备了礼物来看望延请他,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让他担任节度推官,专门掌管书信和奏疏。
C.柳镇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悲哀得非常厉害却行为不失礼数,有见识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吏部还任命他担任太常博士。
D.贞元九年,柳镇的儿子柳宗元考中进士,皇上问有关官员说:“该不会是以朝廷官员儿子的身份蒙混进来的吧?”有关官员将实际情况汇报给他。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3分)
                                                                          
                                                                          
(2) 酣嗜杀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4分)
                                                                          
                                                                          
(3) 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为子营私矣。(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翻译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①,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治国》)
注:①罪:犯罪。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请结合文中思想内容,简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方法。
民富国强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谈谈你关于如何变“民贫”为“民富”的策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①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徼,边界。(选自《四部丛刊》本《荆川先生文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而去焉芟:锄除
B.然其所生之地穷:探求
C.世之好丑,亦何之有乎常:平常
D.尤挺挺不与人交妄:随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京城人宝吾之所薪。
项王乃复引兵而来,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B.遍植竹,不植他木。
木欣欣向荣。
C.自谓竹溪主人。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不可以谐俗。

故燕王欲结君。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写京师人与南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推理叙写“绝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从而发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慨叹。
B.光禄任君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园中“遍植以竹”,并自号曰“竹溪主人”。虽寥寥几笔,却刻画了一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
C.本文既写人又写竹,两相取巧。其竹巧怪不如石,妖艳绰约不如花,绝无声色臭味可好;其人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借人物形象凸显了竹之品质,是本文的艺术特色。
D.本文题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舅父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在“记”上大做文章,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比、衬托,自然托出文章的主旨。

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B.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C.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D.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⑵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⑶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荆轲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二)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犬奔至家亟:赶快
B.次进,至陛下以:介词,“依照,按照”意
C.张元之怪:责怪,叱骂,与“群臣怪之”用法和意义一样
D.速医治之延:请,邀请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秦武阳奉地图匣若见不收养
B.今人所弃而死叔父蛇所啮
C.即收而养欲将更弃
D.荆轲笑武阳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对选文内容叙述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献图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的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B.故事中张元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出于善心收养了一只被遗弃的狗。
C.张元也是一个孝顺的人。当叔父斥责他并要再次丢弃狗的时候,张元并没有顶撞而是耐心劝说叔父改变主意,最终留下了狗。
D.当叔父夜晚外出赶路被毒蛇所伤,生命危急的时候,幸亏久等不见叔父的张元让狗去寻找及时发现并救了叔父。

请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樊哙曰:“……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请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易 曰 积 善 之 家 必 有 馀 庆 昔 颜 氏 将 以 女 妻 叔 梁 纥1而 历 叙 其 祖 宗 积 德 之 长 逆 知 其 子 孙 必 有 兴 者 孔 子 称 舜 之 大 孝,曰:“宗庙 飨 之,子 孙 保 之”,皆 至 论 也。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注: 叔梁纥,人名,孔子之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