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后,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发展轨道。导致中国与西方出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轨道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
C.人口压力过大 |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
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
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都不可避免 |
B.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资本论》最后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伟大号召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
D.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
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 | 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