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中国曾制造过两次大屠杀()
A.大连、南京 | B.大连、旅顺 |
C.旅顺、南京 | D.旅顺、上海 |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 |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
C.《百团大战始末》 |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