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 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 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的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图是《新航路开辟》图,在图中,哥伦布船队的航行路线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方的借鉴学习 |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封建主阶级衰落 |
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向西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
|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提倡民主与科学 | D.实业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