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860年 |
1870年 |
1900年 |
1970年 |
大不列颠 |
大不列颠 |
美国 |
美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苏联 |
美国 |
法国 |
赶不列颠 |
日本 |
德国 |
德国 |
法国 |
德国 |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全球化使二战后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下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模糊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
A.1952年 | B.1956年 | C.1966年 | D.1977年 |
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货物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达到货价的80%。此举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③使官僚资本垄断国家经济
②推动民族工业更快地发展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 B.强调思想启蒙 |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
18世纪,以“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爱好清淡柔和、精美雅致的色彩”为特征的洛可可艺术流行欧洲。欧洲学者认为,这种艺术风格深受物化形态的中国文化影响。此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应是
A.宋明文人画 | B.程朱理学与心学 |
C.瓷器与丝绸 | D.明清小说与京剧 |
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 “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指“行商”,“门”指“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C.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 |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