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
|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
|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 |
|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
,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 A.中国革命开始“以俄为师” |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
|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
| B.1922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
|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
| D.1926年向共产国际汇报北伐战争情况的俄文原稿 |
“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做,人人有衣穿。”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 A.《资政新篇》 | B.《天朝田亩制度》 |
|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D.中共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历史依据一 |
历史依据二 |
历史结论 |
|||||
| 甲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
||||
| 乙 |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