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 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
“百工”有三种解释:①各种工匠,②百官,③古代负责营建制造等事务的官员。与第一种含义一致的是()
A.“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鞲、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
B.“百工歌于朝,庶民颂乎野” |
C.“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 |
D.“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下列有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美建交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
B.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周恩来与其进行了会谈 |
C.《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D.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
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③②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