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2)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除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外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四: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宗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之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商鞅变法符合哪家学派的观点?
(2)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史学界认为,至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再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哪一派别实践了这一主张?
(2)图二是谁的译著?他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5)材料一的四幅图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
洋务运动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 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1分)此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1分)
(3)材料三出自什么条约?它是清政府在哪场战争之后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0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为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九年级(2)班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了下面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资料。
[强国盛事]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1分)
[交流盛会]
材料二: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2)你知道是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1分)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1分)
[科技盛宴]
材料三:见下图

(3)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1分)举出一例材料一中“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1分)
(4)从材料三的图可见当时英国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什么?(1分)
材料四: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人们不仅能与千里之外的人们用电报迅速通信,还能将夜晚的街道变得彻夜通明,还使人类翱翔天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5) 材料二中“将夜晚的街道变得彻夜通明”的科学家是谁?谁“使人类翱翔天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学会反思]
(6)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你获得什么启示?

思想文化的繁荣有利于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变革,而思想文化的僵化和落后必然会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欧洲社会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也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封建君主专制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仍然不断遭到侵犯与剥夺。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再满足用人文主义进行反封建斗争,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
(1)材料一中的这次“最伟大的变革”指什么运动?(1分)
(2)材料二中的人物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少于两点)。
(4)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受其影响,法国在大革命中制定了哪一部法律文献,以此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