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刊载了许多有关中国晚清社会的绘画,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看起来耐人寻味。关于该图名为《中国蛋糕》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
|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
| C.此现象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 D.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社会就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主要指( )
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资产阶级为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
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 |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
| A.恢复银行信用 | B.调整农业经济 | C.规范企业行为 | D.举办公共工程![]()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县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 )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兴起都得益于 ( )
| A.贩卖食盐 | B.经营茶叶 | C.经营木材 | D.从事加工生产![]() |
对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 B.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 |
| C.走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 D.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