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最低点。这一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是源于()
|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 B.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
| 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彻底改变 |
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郑重表示:如果竞选成功,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他还说:“我们必须限制投机倒把、操纵市场,甚至金融家的活动,我们认为我们必须作为必要而接受这种限制,目的不是去妨碍个人主义,而是去保护个人主义。”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措施 |
| B.为限制恶意竞争而采取的所有制改革 |
|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
|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
1918年,苏维埃全俄执行委员会宣布:“在战争形势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全体居民都要无条件履行保卫国家的任务,国内所有资源都必须用于战争需要。”当时苏维埃政权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 | B.新经济政策 |
| C.农业集体化 | D.新经济体制 |
下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对此表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
| B.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
|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会议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 A.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C.积极探索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