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 )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 B.学习西方的变法图强 |
C.为人臣必须取悦龙颜 | D.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
“上谕以永禁设或人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 B.辛亥革命中 | C.义和团运动中 | D.新文化运动中 |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