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但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深重的水危机。
材料一:2010---2011年冬春之际,我国北方多省份降水持续偏少,有些地区比历史同期减少85%,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气象干旱。
材料二:纪录片《水问》用全面真实的镜头反映了国内水资源的整体状况,探询人水和谐的发展之道。
一问:水到哪里去了?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仅是一个杯底;近20年来,华北人口增长近1倍,工农业用水增长2倍多,而水资源总量减少了20%……
二问:饮水能否安全?中国的工业文明发展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时间,作为代价,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也浓缩了西方两百年的污染史,“太湖美”、“汾河清”这样的歌曲在全国的水污染地图面前显得滑稽、尴尬……
三问:节水难在何处?中国每万美元GDP耗水量约299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欧美国家的8倍,日本的25倍;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5%,但农业灌溉仍为漫灌,农田渠道损失水量又近一半……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探讨北方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是什么?
(3)人水和谐的发展之道应该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从以上三问中任选二问并提出一条解决措施。
陈志华,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市的一个贫困地区,2010年考入浙江省宁波大学机械系,18岁那年刚入校,父亲就不幸去世,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家中母亲无固定收入,弟弟尚在读高中,经济异常艰难的困境,陈志华勇敢地挑起了学习与资助家庭的负担。三年多来,她通过平时勤工俭学,做家教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还资助弟弟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克服生活困难的同时,她还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在全国英语四级统考中,她以98.5分的成绩获全校第一,后来,她不仅通过了全国英语六级考试,而且还获得了奖学金,并被授予校“十佳学生”的荣誉称号。她不仅自立自强,还热心为大家服务,在担任院文艺部部长时,因工作出色受到全院师生的好评,2014年,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现在,她已毕业分配,正开创者美好的未来。
(1)请联系材料,谈谈陈志华具有什么精神?
(2)这种精神对于陈志华的成功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作用?
(3)相信你也是一位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请你就如何提高上述能力向你的同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李元同学来自农村,他总觉得自己各方面都比较差,不如其他同学,尤其是成绩很不理想。为此,他十分苦恼,想退学,可父母不同意,于是就自暴自弃,一味在学校里玩。请你帮他出谋划策,解除烦恼。
(2)自习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做作业,唯有小雨和小倩在讲闲话。纪律委员要求他们安静点,可他们认为这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请你用所学知识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小王同学是初二的学生,随着青春期生理的一系列变化,他也变得非常的苦恼,充满着矛盾。
(1)青春期充满着矛盾是正常的吗?
(2)你认为他应该怎样解决内心矛盾?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都有自已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对我们的成才有什么启示?
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都吃不到。”
长颈鹿说:“我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的叶子,你都吃不到。”
(1)他们对自已的认识完全正确吗?为什么?( 2分)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