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铅笔涂在相应位置)。
A. 必须称出小球的质量       
B. 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是水平的
C. 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D. 应该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不同位置从静止开始滑下
(2)下图为甲同学描绘的平抛运动轨迹,O为抛出点,按图上的数据,求得小球的初速度v0=______m/s.(取g=10m/s2
(3)乙同学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只在竖直板面上记下了重锤线y的方向,但忘了记下平抛的初位置,在坐标纸上描出了一段曲线的轨迹,如右上图所示,在曲线上取A、B两点量出它们到y轴的距离,的距离,的距离,以及AB的竖直距离,用这些可以求得小球平抛时初速度为_______m/s.(取g=10m/s2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

(1)甲同学利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做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AB装置叫,其作用是
(2)乙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1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1使之作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2相碰并粘合在一起,继续作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1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①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段来计算小车1的碰前速度,应选取段来计算小车1和2碰后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BCCDDE)。碰前小车1的速度vA= m/s;碰后小车1和2速度大小vAB= m/s。
②已测得小车1的质量m1=0.40kg,小车2的质量m2=0.20kg;经探究后,碰撞前的不变量为__▲_;碰撞后的不变量为____▲___。(用题给字母表示)

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同学们被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以下是其中某两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情况:
(1)甲组在实验时,用他们测得的多组入射角i与折射角γ作出sini~sinγ图像如17图-甲所示,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做实验时,研究的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的折射现象;
B.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C.玻璃的折射率为1.5;
D.玻璃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67

(2)乙组同学通过实验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标出三个点的位置坐标,其中A(8,3)、B(1,-4)、C(7,-4)分别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通过的三点,且坐标系中,y≥0处为真空,y<0处为某介质。

①请在图中画出三条光线
②入射点O`的坐标为
③通过数据和光路图可以求得该介质的折射率n=

为了探究木块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该同学在实验中的主要操作有:

A.用弹簧秤测出木块A的重力为G=6.00N
B.用弹簧秤测出木板B的重力为G′=9.25N
C.按图-甲所示安装器材,安装过程中用手按住木块和木板
D.松开按住木块和木板的手让其运动,并即刻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1)该同学的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有一个步骤存在错误,多余的步骤是____,存在错误的步骤是____。(填步骤序号)
(2)在听取意见后,该同学按正确方法操作,读数时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N,根据该同学的测量数据,可得到A和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

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用带有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头(如图b所示)测出。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如图b所示,此时手轮上的示数为mm。

如图所示,滑块A、B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两滑块间紧压一轻弹簧,滑块用绳子连接,绳子烧断后,轻弹簧掉落,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现拍得闪光频率为10HZ的一组频闪照片。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g、300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可知,A、B离开弹簧后:
① A滑块动量大小为Kg·m/s。
②弹簧释放前A、B的总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弹簧释放后A、B的总动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