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震中位置见图10)。不久震中西偏北100千米海底和东偏南约190千米海底相继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交界的断裂带上。读图10完成32-34题。该断裂带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
B.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
该断裂带的走向为
A.东西向 | B.东北-西南走向 | C.南北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关于图中A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有海岭 | B.地壳稳定 | C.可能有海沟 | D.属于生长边界 |
在一次地震中,不同地区
A.震级和烈度都相同 | B.震级和烈度都不相同 |
C.震级不同但烈度相同 | D.震级相同,但烈度不同 |
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规律,可以应用于
A.找石油 | B.找铁矿 | C.找金矿 | D.找煤矿 |
在自然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害程度最高的地域的是
①经济发达的地区②经济落后的地区
③防灾抗灾能力强的地区④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 | B.雨雹破瓦,苗稼荡然 |
C.核电站泄露造成当地居民患上辐射病 | D.日本广岛核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