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 | B.君主法治 | C.礼乐规范 | D.三省吾身 |
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此话的意图是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
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叙述道:“1861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家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 D.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
美国1787年宪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话:“我们合众国人民(We the people),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然而,“We the people”这三个英语单词却成为美国宪法中引用频率最高的部分。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
A.是很不成熟的成文宪法 | B.重视公民主体的权利 |
C.忽视了法律的阶级属性 | D.缺乏立法的理论基础 |
观察下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 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
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故事源于《水浒传》,但主人公却由侠士武松变为商人西门庆,《三言》《二拍》中的许多故事采自唐宋传奇,但主人公却往往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成了商人。这反映出
A.社会动荡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 | B.世俗文学成为反封建的主要载体 |
C.商人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 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